洪武年间小神医

第五百二十四章:陈松的锦囊妙计(1 / 2)

天才一秒记住【45小说网】地址:45xsxs.com

“陛下,虽然大明水师已经有了一定规模,但也只能在近海作战,如果出海太远,补给就成了一个问题。出征倭国并不是什么困难,最关键的问题在,到底该如何补给呢?

倭国他们是本土作战,根本就不用担心补给这个问题,可咱们不行啊,咱们要是不管这个问题,恐怕没有办法跑那么远打仗!”

汤和一脸苦涩的看着朱元璋,他如何不明白朱元璋现在心中所想。

他也想在现在开始进攻,也想率领着大明水师直接跨过大海,远渡重洋,将倭国摁在地上摩擦。

想象往往是美好的,现实依然很残酷。

大明水师虽然已经初具规模,但也只能在近海作战,想要支持,远渡重洋,恐怕还需要三四年的磨练。

如果没有三四年的功夫,不过是纸上谈兵,不过是一句空话。

朱元璋脸色阴沉到了谷底,因为汤和所说的那些,并不是他现在想要听到的。

但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,他很快冷静了下来,目光还是放在了汤和身上,问道:“你的意思是说,现在大明水师还不具备远渡重洋作战的能力吗?

如此一来,那这仇如何报?怎么样才能报仇雪恨呢?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?”

朱元璋的心里憋了一肚子气,他恨不得当场将倭国这些贼子手撕,可现在汤和说他们没有办法远渡重洋,这让朱元璋有一种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。

“陛下,虽然臣心中也非常愤怒,但有些事情还是要尊重事实啊。大明水师,现在的确不具备远渡重洋作战的能力,就算千里迢迢跑到那边去,也只是送命!”

汤和一脸严肃,声音又大了几分。

他不知道朱元璋的脾气吗?他当然知道朱元璋的脾气,可知道朱元璋的脾气又有什么用呢?

事实就是如此,现在自己在朱元璋的面前嘴硬几句,并不会发生什么。

如果自己不尊重事实,只是一昧的迎合朱元璋,从而带领大明水师进攻倭国,导致战事失利,那才会身败名裂。

“朝廷每年给你们的银子可不少,这么多年了,你现在告诉俺,大明水师还不具备远渡重洋的作战能力,你难道不觉得愧对朝廷?

朝廷每年花费大量的白银养着你们,关键时候你们却派不上用场,你让俺如何想?”朱元璋的声音冷了几分,御书房当中满是他的呵斥声。

朱元璋本就是一个率直性子,想到什么就说什么。

其实他的心里已经接受了汤和所说的那些,可那些倭国贼子确实让他非常愤怒。

目光又放在了陈松身上,问道:“你觉得现在应当如何?难道朝廷就这么咽下这口气?难道就让倭国这样一直逍遥法外?”

其实,当陈松看了那封军报之后,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办法。

在海面上那个国家距离窝国最近?毫无疑问肯定是位于大明东边的朝鲜。

朝鲜和倭国,这两个国家历史上数次交战,尤其是当倭国的南北朝结束之后,朝鲜和倭国数次交战,有来有往。

最严重的那次便是万历年间的战役,窝国甚至都已经将朝鲜全境攻占。

在陈松心里,窝国既然抢了大明的东西,这仇肯定是要报的,但现在大明水师实力受限,所以报仇这事,并不一定要让大明水师去。

现在朝鲜也太平好几年,既然如此,为何不让朝鲜去呢?

反正他们现在也没事,让他们去他们的老仇家那里溜达一圈,又有什么不可?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相关小说

军工科技 历史 / 连载
军工科技
止天戈
军工科技,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准。强大的武器装备能力斩千军,杀人于千里之外,能重新定义战争。强大的武器装备能捍卫疆土,抵御外敌,护佑国泰民安,保我盛世太平。我愿为这大国复兴锻造利剑,我愿为这国泰民安熔铸长城。持我利剑,必将披荆斩棘,所向披靡。守我长城,必能克敌制胜,捷报频传。且看一个年轻人如何创造一个属于他的军工霸业2.0时代。
1035万字一年以前
蝉动 历史 / 连载
蝉动
江苏棹子
私家侦探左重回到过去,战斗在敌人的心脏,外号笑面虎,擅长背后一刀,精通玉座金佛原理,斯蒂庞克定式。
619万字4个月前
织明 历史 / 连载
织明
蜗牛非牛
崇祯十一年,流寇肆虐,胡虏横行,帝国破碎,大厦将倾。张诚穿越而来,附身于一个骑兵千总,适逢鞑虏入寇,奉命随督臣卢象升入卫京畿。且看张诚如何力挽狂澜,平匪荡寇、驱除鞑虏。重新织起大明江山,使天下太平、四海威服,再开大明盛世!
533万字11天前
红色莫斯科 历史 / 连载
红色莫斯科
涂抹记忆
重生为红军米沙!
1350万字1个月前
天唐锦绣 历史 / 连载
天唐锦绣
公子許
穿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,但是当房俊穿越到那位浑身冒着绿油油光芒的唐朝同名前辈身上,就感觉生活全都不好了……
2147万字18天前
庆余年 历史 / 连载
庆余年
猫腻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留余庆,留余庆,忽遇恩人;幸娘亲,幸娘亲,积得阴功。劝人生,济困扶穷……而谁可知,人生于世,上承余庆,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,正是所谓岔枝发:东风携云雨,幼藤吐新芽。急催如颦鼓,洗尽茸与华。且待朝阳至,绿遍庭中架。更盼黄叶时,采得数枚瓜。…………
564万字一年以前